三十年顽疾: 贫困山乡的无声挣扎 3月26日桂平市中医医院外一科、肿瘤科、肛肠科专家团队到某村开展义诊工作,一位“大脖子”农村老妇特别引人注目,外一科杨勇华副主任认真接诊该患者,阿婆表示自1993年便发现颈部包块,黄阿婆辗转于乡镇卫生所与医院之间,却因肿块位置特殊、手术风险极高屡遭婉拒。"医生说开刀风险大可能要到省城大医院,而且费用高",老人女儿已出嫁,目前为低保状态,因家庭困难,一直未能治疗。随着肿块逐年增大至15×15厘米,黄阿婆的生活逐渐陷入黑暗:吞咽像托着秤砣,夜间常因呼吸困难惊醒,严重变形的颈部让她成为村民避之不及的"怪人"。直到今日桂平市中医医院下乡义诊的医疗队发现了这个老人。经外一科杨主任评估认为可以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无需到省城大医院。听到在中医院就可以手术,黄阿婆露出欣慰的笑容。但是想到巨大的手术风险及高额的医疗费用,老人又犯难了。医生为其详细讲解国家医保政策及医院政策,病人费用可以报销90%以上。黄阿婆喜出望外,一周后就由其女儿陪同到桂平市中医医院找到杨医师为其办理住院。 生死博弈: 无影灯下的极限挑战 "这是我从医17年来遇到的最大甲状腺肿。"主刀医生杨主任坦言,打开术野时所有医护人员倒吸冷气——肿瘤已压迫左侧颈动脉,将气管挤压成细缝,随时可能引发窒息。麻醉团队采用"清醒插管"方案,在患者保留自主呼吸状态下完成气管插管。手术刀在毫米级间隙中游走,既要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失声,又要防止颈动脉破裂引发大出血。当暗红色的瘤体最终完整剥离时,监测仪上平稳的生命体征曲线,让汗水浸透手术衣的医护人员露出笑容。 生命重启: 从佝偻到挺立的蜕变 术后第3天,护士站传来久违的笑声。捧着镜子的黄阿婆颤抖着手触摸平坦的脖颈,反复念叨:"真的没了?"黄阿婆手舞足蹈的说道。"治病更要治心。"外一科梁护长如是说,心理干预团队正帮助老人重建社交信心,康复量身定制的颈部操已配上通俗语言解说。看着母亲术后说话洪亮的声音,其女儿泣不成声:"为中医医院外一科医护团队点赞,这个手术不仅救了阿妈,更救了我们全家。"黄阿婆会心的笑了,她颈间那道淡粉色疤痕,在夕阳下宛如破茧重生的蝶翼。 桂平市中医医院外一科集胃肠、肝胆、腺体外科,胸外科,烧伤科等为一体的以手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明显的科室。科室可以通过介入(微波、射频消融)、 腹腔镜微创及创痛手术切除解除患者甲状腺结节。 健康科普挑战 认识颈间的“隐形乘客” 甲状腺,这只位于颈部的“生命蝴蝶”,通过分泌激素调控全身代谢。当它表面或内部出现一个或多个异常团块,便是临床上常见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声检出率高达20%-76%,其中约5%-15%存在恶性风险。这些或圆或扁的“小鼓包”,可能默默生长数年而不被察觉。 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1. 看得见的改变:颈部不对称膨隆,衣领突然变紧。 2. 吞咽呼吸困难:结节压迫食道气管引发哽噎感。 3. 声带报警:声音嘶哑(提示可能压迫喉返神经)。 4. 代谢异常:合并甲亢时出现心慌、手抖、易怒。 5. 急速警报:短期内体积明显增大、质地变硬。 谁在催生这些“结节”? 碘元素失衡:低碘地区易发增生性结节,高碘摄入可能诱发毒性结节。 遗传印记: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史者风险提升5-8倍。 激素波动: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妊娠期更需警惕。 环境刺激:长期接触电离辐射、重金属污染。 免疫紊乱: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常伴发结节。 精准诊断四步曲 1. 超声初筛:高频探头可识别1mm微小结节,通过TI-RADS分级预警恶性风险。 2.功能评估:TSH、FT3、FT4检测判断是否伴甲亢/甲减。 3. 细胞活检: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确诊良恶性(准确率>90%)。 4. 分子检测:BRAF、RAS等基因检测助力疑难病例诊断。 个性化治疗策略 ▶ 保守观察(适用于<1cm良性结节) 每6-12个月超声随访 缺碘地区适量补充含碘食物 硒制剂可能抑制部分结节生长 ▶ 微创介入 射频消融:精准“烫死”3cm以下良性结节 酒精注射:适合囊性为主的结节 ▶ 手术切除(出现以下情况需考虑) 压迫症状明显(如呼吸困难) 胸骨后甲状腺肿 可疑恶性或病理确诊为癌 预防管理指南 科学补碘:沿海居民选择无碘盐,内陆使用加碘盐 辐射防护:避免颈部频繁接受X线检查 情绪管理:长期压力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异常 定期触诊:洗脸时仰头触摸颈部,发现硬块及时就诊 妊娠筛查:孕前检查建议包含甲状腺超声 破除三大认知误区 ❌“结节等于癌变” → 事实:90%以上为良性 ❌“海鲜一概不能吃” → 真相:海带紫菜需控制,鱼虾适量无妨 ❌“必须手术除后患” → 原则:多数只需定期观察 特别提醒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强调:即使确诊良性结节,出现吞咽异物感、声音持续嘶哑、结节短期内增长超过20%等情况,需立即复诊。 医生简介 王天明 外一科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2008年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外科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普通外科工作,曾到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胃肠、结直肠外科进修学习一年;曾到卫生部内镜及微创医学培训基地,第二十九期腹腔镜普通外科研修班学习一个月。擅长:胃肠疝外科、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治及腹腔镜微创手术。 杨勇华 副主任医师,肿瘤科临时负责人兼外一科副主任、医务部部长助理,毕业于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士学位。广西医师协会内镜腔镜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中青年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分会第一届微无创医学分会中青年委员,广西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普通外科及肿瘤科工作,曾先后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胃肠、腺体、肝胆及微创外科,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进修肿瘤消融技术。参加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培训班并结业。对外科、肿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擅长普通外科各类中大型手术及微创手术,擅长运用手术、化疗、介入(消融)、靶向治疗、免疫及中医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并率先独立开展彩超引导下甲状腺结节消融技术,对彩超引导下各类肿物穿刺活检临床经验丰富。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参编著作1部。 莫翔钧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先后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小儿外科、肝胆腺体外科、普外科及微创手术、南方医院进修胸外科,持有广西微创外科操作证书,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有良好的手术操作经验,擅长普通外科手术及微创手术。 来源:外一科 编辑:王梓良 校对:曹海云 二审二校:曾晓梅 三审三校:黄胜 —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订阅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视频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桂平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