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38 21 0 桂平市中医医院

儿科中医特色治疗简介

作者:信息科· 2015-10-02 字号调整打印

1、穴位注射: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是在针刺疗法和西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和药物治疗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将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交通以提高疗效。本方法适应范围广范,凡是针灸的适应证大部分可以用本法治疗,如腹痛、腹泻、哮喘、咳嗽等。

2、针刺四缝:针刺四缝俗称挑疳积,四缝穴位于除大拇指外的双手手指掌面,第一与第二节横纹中央,用三棱针浅刺,挤出黄白色黏液。四缝穴属于经外奇穴,与三焦、命门、肝和小肠有内在联系,针刺后有调理三焦脾胃、清热除烦、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厌食、疳积、小儿佝偻等。

3、超声雾化: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其特点是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入。将具有宣肺理气、祛痰止咳、开窍功效的中药药液,通过雾化吸入,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等。常用于治疗鼻炎、咽喉炎、气管炎和肺炎、哮喘等,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4、小儿推拿疗法: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上的特点,故小儿推拿也有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手法应轻快柔和,常用的有推法、揉法、捏脊法和推脊法。常用穴位有脾上穴、大肠穴、板门穴、三关穴、六腑穴、天河水穴、七节穴、龟尾穴、丹田穴等。小儿推拿具有促进气血循环,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能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对小儿腹泻、疳积、便秘、咳喘、外感发热、小儿麻痹症及脱肛等病证的防治效果较好。用于5岁以下小儿最为适宜,年龄越小、疗效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