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8 20 0 桂平市中医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信息科· 2015-10-02 字号调整打印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 腰突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


发病机制

1、病因 

(1)腰椎退行性改变: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并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

(2)外伤: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积累伤力。

(3)职业: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者因过度负荷,特别是在弯腰状态下更易造成椎间盘退变。

(4)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5)腰骶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损伤的因素之一。


2、诱发因素  本病除上述各种主要原因,即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所致外,各种诱发因素亦具有重要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1)增加腹压: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甚至“虚恭”动作等,即可使腹压升高而破坏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

(2)腰姿不正:无论是睡眠时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3)突然负重:如果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不仅有可能引起腰部扭伤,也易引起髓核突出。

(4)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松弛易于使椎间盘膨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

(1)腰痛:95%以上 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

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

(3)肢体麻木。

(4)肢体冷感。

(5)间歇性跛行。

(6)肌肉麻痹。

(7)马尾神经症状: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

(9)患肢皮温较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

(1)一般体征:主要指腰部与脊柱体征,属本病共性表现,包括:

①步态:在急性期或神经根受压明显时,患者可出现跛行、一手扶腰或患足怕负重及呈跳跃式步态等。而轻型者可与常人无异。

②腰椎曲度改变。

③脊柱侧凸。

④压痛及叩痛。

⑤腰部活动受限。

⑥下肢肌力及肌萎缩。

⑦感觉障碍。


(2)特殊体征:

①屈颈试验阳性。

②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③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④仰卧挺腹试验阳性。

⑤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检查

腰椎正侧位片。

腰椎间盘CT和腰椎MRI。


诊断

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以及X线平片上相应神经节段有椎盘退行性表现者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结合x线、CT、MRI等方法,能准确地作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及主要引起症状部位的诊断。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表现,不应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可仅表现为腰痛,后期又有腰腿痛,这与多数可引起腰痛、腿痛及少数可同时有腰腿痛的其他疾病混淆。故其鉴别诊断既重要,又复杂。以下择要予以介绍。


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

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椎弓根峡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症、腰椎结核或肿瘤。


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的鉴别

神经根及马尾肿瘤、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症。


与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鉴别

梨状肌综合征、盆腔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多数病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其目的是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


保守治疗主要适应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主要分为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卧床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作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难以坚持。

2、持续牵引:注意控制牵引重量、改变力线、操作简便,适应不同情况的病人。

3、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可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粘连。


中医治疗:

1、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医者于局部采用揉、滚、推、拔、穴位点按、掌压、下肢牵拉与拔伸、侧扳等手法治疗疾病,手法应先轻而缓,后重而快,用轻手法结束。

2、辩证用药:内服: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予以中药内服。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经通络,驱风除湿,散寒止痛,利水消肿。如独活寄生汤加减,羌活胜湿汤加减。外敷:施药于外,作用于内,配合外加热能,则患部体表经络扩张,加速气血运行,使药物作用直达痛处,收到补肝益肾,强腰壮骨,祛邪止痛的功效。

3、牵引疗法。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力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腰椎施加牵引力,拉宽椎间隙从而达到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椎间盘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但在患者上身重力的压迫下,会回纳的髓核再次受压突出,病情反复发作。适合于下肢麻木、疼痛的患者,可以在急性期开始使用该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

4、针灸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和灸的方法,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和艾灸,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法邪的作用。

5、物理治疗。一般都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和营养,促进炎性水肿吸收及血肿消散,松解粘连的作用,并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小关节功能。常用方法有电疗法、超声波疗法、脉冲磁疗法、频谱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等。

6、运动治疗(如游蛙泳、练功)等等。脊柱柔韧性训练:患者采取坐位,保持骨盆不动,放松腰背肌肉,做腰部屈、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运动速度应该平稳缓慢,幅度可以逐渐增大。腰背肌肌力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起胸部和腰部,保持5-10秒钟,重复10次,每日1-2次,开始时重复次数少,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需要长期坚持锻炼。


手术治疗

已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近年来采用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良好效果。


腰椎盘突出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1、动作宜“慢半拍”。运动前或做重体力工作前、或晨起后,身体各部分肌肉和关节都在松弛状态,如此时做突然的动作就有可能伤害椎间盘。日常生活中注意,穿鞋时不要半蹲,不要直接弯腰取物,不要下蹲负重。

 2、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过度劳累。工作一段时间后稍作运动,或按摩一下腰腿部,或做一会儿体操,并保持正确姿势,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3、走路时多运用腹部肌肉,站立时不要双腿同时并齐长时间站立。

4、睡软硬适度的硬板床,饭后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5、避免寒冷、潮湿的居住及工作环境,在寒热交接的季节注意避免腰椎疾病的复发。

6、一种锻炼腰椎的简单方法: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抱颈,向前挺腹,向后仰头,坚持2~3分钟然后放松,工作间隙,重复做以上动作三五次,对颈椎、腰椎都有很好的拉伸作用。


总结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受到积累伤力所致,而积累伤又是加速退变的重要因素,故减少积累伤就显得非常重要。长期坐位工作者需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治疗后病人在一定时期内配戴腰围,但应同时加强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而不锻炼腰背肌,反可因失用性肌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